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 

《吴忠日报》:水发浩海乡村振兴中的“国企力量”

发表时间:2023-06-25 11:54
温棚、生产车间……在水发浩海红寺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,处处都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和幸福的笑颜。他们有的从“打工人”变成合作经营者,有的选择就近务工增加收入,有的学习一技之长,自主创业。
新经营模式赋能 、新技术破题……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,面对新问题、新需求,作为国企,水发浩海(吴忠)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接续奋斗,全面发力,用新举措开创新未来。
图片

农民“换身份”

从“打工人”变成合作经营者


6月16日早晨6点,在水发浩海红寺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设施温棚内,刚挂果的番茄绿似翡翠。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光彩村村民刘思胜忙着给番茄花授粉。

图片

“以前在这里上班,一小时12元,上多少天班,拿多少钱,一个月也就挣个三千多。今年,我和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,共同经营11个温棚。温棚的收益是四六分,我就投入人工成本就好了。从打工人现在变成了合作经营者,干活的劲头特别足。”刘思胜高兴地说。

今年,水发浩海(吴忠)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设施农业方面实行企业与农户合作的经营模式,即以企业投入生产资料为不变成本与农户投入劳动力为可变成本,通过成本货币化按比例分配收益的合作运营模式。

大棚蔬菜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时间的早晚、管护方法,为更好地培育和发展大棚蔬菜,所创新的经营模式,将以前按小时计费转变为合作经营制,有效激发了农民管护能力,提升蔬菜品质,促进农民增收。

图片
水发浩海(吴忠)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19日,隶属山东省国资委。目前,该公司在红寺堡区投资2.5亿元,利用山东寿光设施蔬菜种植方面的先进技术,依托水发集团在山东、北京、上海、成都等供应链的销售优势,在做好企业现有产业园的同时,辐射带动红寺堡区玉池、乌沙塘、马渠等村庄近千座设施温棚的运营,形成红寺堡区设施农业产业集群,助推乡村振兴,实现红寺堡区万亩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图片
5月11日开始,经过短短9天的时间,从施肥、旋地、起垄、灌溉、种植……该公司和农户合作经营的61座温棚完成了约17.2万株番茄的定植工作。水发浩海(吴忠)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晓冬说:“今年,我们拿出61座温棚实行企业与农户合作的经营模式, 他们从以前的务工者变成了现在的合作经营者,激发了群众的自主性和责任心。同时,**化地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,让生产关系更加匹配生产力的发展,提高了农户和企业的收益。今后,我们计划拿出更多的温棚扩大与农户的合作范围,带领更多的人增收致富。”

用好人才“最强大脑”

助力乡村振兴


6月16日,在水发浩海红寺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2000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内,工人们正在忙着施工。玻璃温室的正对面,是该公司拟建的宁夏冷凉蔬菜(黄花菜)专家服务基地及新材料连栋科技大棚。

图片
红寺堡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,光照时间长,昼夜温差大,土壤无污染,硒元素含量高,探明富硒土地面积13.68万亩,是种植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绝佳地区。红寺堡黄花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,在全国五大产区属于高品质产品。岳晓冬说:“今年,我们将种植黄花菜102.87亩,将全国的黄花菜品种都在我们这里进行试种。在进行科研研发的同时,打造全国黄花菜科普教育研学基地,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黄花菜。”
图片
科技是**生产力,科技也是品牌铸就、产业腾飞的永恒引擎和灵魂。“借助科技力量,我们的产品走俏市场。这也坚定了我们加大研发力度的决心。今年,我们拟建宁夏冷凉蔬菜(黄花菜)产业专家服务基地,探索实行‘政府主导、联合共建、资产托管、联农带农’式,龙头企业作为农业新技术、新品种转化吸收的载体,通过农业科研基地的引导和示范。通过与高校合作、引进柔性人才,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,间接地扩大产业种植面积,增加农户收入,助力红寺堡区3+X特色产业的发展。”岳晓冬信心满满地说。
乡村振兴是宏大而深远的时代命题,是水发浩海(吴忠)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扛在肩头的国企担当,也是该公司精准发力、久久为功的课题。今后,水发浩海(吴忠)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继续履行国企担当,强化市场化运营模式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为红寺堡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(记者 丁宝萍 金方华)
图片
(转载自吴忠日报微信公众号)